您好,欢迎访问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在生物科技与乡村振兴的交汇点上,南京康之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34项专利技术、16.7%的细分市场占有率和全产业链创新模式,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。中华网、中国经济新闻网、中新传媒等权威媒体近日纷纷推出专题报道,深度解码这家企业的“创新基因”与“共富密码”。
媒体聚焦:技术创新如何重塑行业生态
中华网指出,康之春自主研发的“蛹虫草智能化生产配套工艺”彻底改变了传统虫草产业依赖人工、效率低下的痛点,通过全流程数字化控制,虫草素含量稳定性提升30%,生产效率提高40%。“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,更是一场行业生产方式的革命。”报道高度评价了其技术对食药用菌产业的深远影响。
中国经济新闻网则剖析了康之春的研发逻辑:
高投入:近三年研发经费超2600万元,占销售收入比例超10%;
强转化:与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,累计转化核心成果85项;
快迭代:2024年成功选育羊肚菌、大球盖菇等新品种,获省级鉴定证书。
报道强调,康之春通过“技术专利化—专利标准化—标准产业化”路径,实现了从科研到市场的无缝衔接。
行业破局:从“单点创新”到“全链协同”
中新传媒在报道中,揭示了康之春的“三产融合”密码:
一产提质:科技示范园实现年产食用菌超1万吨,智能化栽培设施降低能耗30%;
二产增值:开发“虫草K-3”等深加工产品,附加值提升50%;
三产融合:打造菌菇文化体验馆、健康工坊,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,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2.4万元。
这种“种植—加工—文旅”的全链模式,被中国日报网誉为“乡村振兴的康之春范式”,并入选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典型案例。
社会价值:从绿色制造到共同富裕
康之春的报导不仅引起多方热议,更延伸至社会效益:
绿色转型:智能化生产降低能耗30%,获评南京市瞪羚企业,成为区域低碳经济标杆。
产业扶贫:疫情期间捐赠价值5万元菌菇物资,并通过技术培训、保底回收等“四包”服务,累计助农增收超亿元。
人才振兴:联合高校培养“新农人”,形成“老中青”梯队,获江苏省农业科技型企业、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。
从中华网的深度解读到中国经济新闻网的创新剖析,康之春的故事印证了一个真理:在生物经济的赛道上,唯有以技术为矛、以民生为盾,方能破局而立、向新而行。正如报道所言:“这家企业的价值,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产值,更在于用科技的力量,让乡村振兴有了看得见的抓手。”
手机:0553-8516288 18955345288 18855305566
QQ:3057547590
地址:芜湖县六郎镇野树林百菇园
Copyright © 2023-2024 芜湖野树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
皖ICP备18012132号-1
网站XML
技术支持:辰光网络